[摘要]通過對半箱體成形、翻邊復合過程的分析,找出了零件破裂的原因在于成形及翻邊的“節(jié)奏”不協(xié)調,或形部分設置的壓邊力不恰當,使成形區(qū)內阻力大大,導致全屬流動不暢而破裂,在此分析基礎上,對已設計好的模具結構,依據(jù)全屬流動的開、限流原則,改進了模具結構,采取了措施,解決了零件破裂問題,生產出合格的零件。
[關鍵詞] 半箱體 破裂 分析 模具改進
1 前言
半箱體是我公司某產品上的零件上,采用1.5mm厚的LF3料制成,使用時為兩個半箱體拼焊成一完整箱體。由于結構的需要,在半箱體箱口邊緣要成形一最大高度達90mm的異形鼓包,形狀如圖1所示。

2 零件工藝性分析
該件屬成形、翻邊復合件,其外形尺寸較大,形狀較復雜,零件成形高度大、成形范圍廣。對于最大成形高度90mm部位主要為彎曲成形,其余部位基本屬局部成形,最大延伸率為8%左右,小于材料的極限延伸率11%,基本在成形要求的范圍內,故成形性能較好。
對于半箱體的翻邊而言,其實質是半個矩形拉伸件,因而變形與矩形件拉伸一致。對于矩形件拉伸,其相對圓角半徑,相對高度H/B=(155-90)/685=0.095,根據(jù)矩形件拉伸分區(qū)判斷條件,可確定拉伸分區(qū)位置,依據(jù)分區(qū)位置,因為/(B-H)=15/(685-65)=0.024<0.17,故可判定其屬于圓角半徑較小的低矩形件。又由于其毛坯相對厚度,查表可知,該件一次拉伸零件能達到的最大相對高度,因此,該零件能一次拉伸成形,并且其假想拉伸系數(shù)較大,故拉伸性能較好?紤]到零件若采用兩件組合成完整矩形件進行加工,則異形鼓包完全成為矩形件底部的異形件拉伸,將使零件受力復雜化,工藝制訂及加工變得困難;另一方面,由于零件本身較大,組合后將會使模具變得龐大,也不利于生產及加工。
綜合上述分析,決定在剪扳機下料后,在Y32-300油壓機上采用成形、翻邊復合工藝一次完成,成形后鉗工稍稍修剪平成形部位及周邊。
3 模具設計
3.1 模具結構及其工作過程
該模具上模分別由翻邊凹模9、上模成形塊2等組成,與下模成形塊3、下模6共同承擔成形鼓包與翻邊的作用,同時,上模塊2與下模6還共同壓緊板料,以防止產生起皺或波浪。下模由下模6及下模成形塊3等組成.